在线咨询400-700-3967

2009年6月24日初诊:患者素体康健,近三个月来因情志不遂而胸胁及上腹胀痛,口苦口渴,伴恶心呕吐,皮肤搔痒,面黄目黄。当地乡卫生院诊为“急性黄疸型肝炎”,住院输液数日,症不减。遂到XX肿瘤医院做B超、CT、MRl检查,确诊为胰头癌並肝多发转移、阻塞性黄疸。不能手术,患者也不愿接受其他疗法,想求治于中医中药。舌质暗,舌苔黄腻,脉弦滑而数。
   〔辨证〕:湿热毒邪结聚,中焦气机阻滞。
   〔治法〕:清热利湿,泻火解毒,疏肝解郁,行气导滞。
   〔方药〕:茵陈蒿汤加味。
   茵陈30g、梔子15g、大黄9g、金钱草30g、虎杖15g、水红花子10g、柴胡10g、郁金10g、厚朴6g、黄连10g、黃柏10g、龙胆草10g、半枝莲30g。日1剂,水煎3次,早、中、晚3次分服。
嘱:畅情志,忌烟酒,忌食辛辣、油炸、烧烤、肥腻等热性食品。
   2009年7月5日二诊:上方服用10剂后,症情无明显变化,大便稍干,小便短赤,加生大黃为12g(后下)、白茅根30g,继服。另配犀黃丸口服,每日2次,每次3g。
   2009年7月17日三诊:偶感风邪,发热,咳嗽,咯黄痰,脉细数,苔黄,急则治其标,先祛风热之邪。金银花10g、连翘10、葛根15g、清半夏10g、杏仁10g、芦根15g、淡豆豉10g、薄荷6g、甘草6g,每日1剂,水煎服。感冒愈后再进前方。
   8月30日四诊:病情明显好转,黃疸消退大半,二便正常,自觉症状亦减轻,食欲增加,精神转佳。脉细,舌苔薄。守法守方,稍作加减。11月中旬,因家事不遂,脑怒气郁,病情反复,仍守原法加用解郁疏肝、清热生津之品,渐复好转。至2010年6月,症情稳定,体重增加,饮食好,精神旺,生活自理,可做家务。但于2011年7月下旬,因家庭纠纷,情绪恶化,致病再度恶化而死亡。治后生存2年1个月。
   【按语】:本例患者因情志不遂,气滞肝郁,日久化热化火,火郁成毒;肝郁乘脾,运化失常,痰湿内生,湿热结毒,郁阻气机,肝道不通,形成本病。因此,选用清利湿热,疏肝解郁,行气导滞,泻火解毒的茵陈蒿汤加味治疗。该方出自《伤寒论》,方中茵陈、栀子、大黃清热利湿;加厚朴、水红花籽、黄连、黄柏、胆草、半枝莲等解毒调气;柴胡、郁金疏肝解郁;金钱草、虎杖强化清热利湿解毒之力。临床实践证明,此方对治疗本例患者,收到了较好的疗效。但终因多次脑怒伤肝,疏泄失常,气机不利,膈塞闭绝而死亡。
 
   2.气血瘀滞型
   主证:上腹或左上腹疼痈,夜晚痛甚,或伴恶心呕吐,纳食减少,面色黧黑,消瘦乏力,上腹可触到癌肿的包块,舌苔厚腻,舌质紫暗,脉弦细或细涩。
   治法:活血化瘀,软坚消癥。
   方药:膈下逐瘀汤合鳖甲煎丸。
   当归15g、川芎10g、赤芍10g、桃仁15g、红花15g、乌药10g、香附10g、枳壳6g、延胡索10g、鳖甲15g、大黄10g,虻虫10g、八月扎20g。每日1剂,水煎2次,早晚分服。
   方解:膈下逐瘀汤源自《医林改错》。鳖甲煎丸出自《金匮要略》。方中鳖甲软坚消癥;大黃、虻虫破血消瘀;桃仁、红花、川芎、赤芍、五灵脂活血化瘀解毒;枳壳、乌药、香附、延胡索、八月扎行气解郁而消痞止痛;当归、党参、阿胶补气养血而扶正气。对于胰腺癌气血瘀滞型,实有攻邪不伤正,可达气畅血行,癥积内消之功。
   加减:①癌肿坚硬者……可酌加三棱、莪术、硇砂、白矾等软坚散结,消坚硬之积;
         ②正气虛弱明显者……可加人参、黄芪、白术等益气健脾之品;
③食欲不振……加鸡内金、焦三仙等以助消化;
④有黃疸者……加茵陈、栀子、金钱草清热利湿退黄。

上一篇:没有了

下一篇:一个肝癌真实的故事!

您的姓名:
您的电话: *
病情描述:

首页| 医院简介| 权威专家| 抗癌优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