肿瘤的中医辨证过程也是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过程。辨证是根据四诊所收集的病情材料‚从症状和体征入手‚结合体质因素‚生活习惯和环境因素‚通过综合分析‚从而揭示疾病的本质‚得出辨证结论‚並以此作为治疗的依据。
肿瘤的临床诊断‚基本上和诊断其它疾病的方法相类似‚即包括病史询问‚细心全面的体格检查和有关化验检查‚结合特殊检查(包括必要的生物化学、放射线、内窥镜、细胞学、病理学、CT、核磁共振、同位素等项目)‚並按照中医四诊‚结合八纲辨证规律的要求进行检查‚然后进行综合分析‚就既能明确诊断肿瘤的部位、临床分期等情况‚又能掌握患者所反映出来的阴阳、表里、寒热、虛实的辨证分型及气血、脏腑功能失调的状况‚做到辨证与辨病相结合‚並突出中医辨证特点。
中医治疗肿瘤的优势就在于辨证论治‚常见的症型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:
气为血之帅‚亦为津液运行之帅‚气是整个机能各种功能活动的动力‚气顺则气血津液皆顺。外感六淫‚内伤七情以及痰饮、湿浊宿食、瘀毒等原因均可能影响人体气的正常运行‚从而引起气滞、气郁、气逆等病证。这些病证因病变部位不同而名异。
-
肝郁气滞:
肝属木‚为刚脏‚主疏泄‚性喜条达而恶抑郁。肝气以疏为顺‚若因情志不遂‚郁怒忧思而导致气滞肝郁。证见:易激动‚两胁胀痛‚少腹气痛‚两乳胀痛以及男子阴囊胀痛等症状。治以疏肝解郁‚方用柴胡舒肝散加減。常用药如柴胡、青陈皮、香附、郁金、当归、橘叶、夏枯草、八月扎、川楝子等。若气滞甚者‚可酌加三棱、莪朮、沉香、大白、川朴、枳壳、枳实等破气行滞之药。以上方药可用于乳癌初期和肝癌、腹腔肿瘤的早期阶段。
-
胄失和降:
胃气以降为顺‚以通为行‚如胃气不降即可上逆‚可见嗳气、恶心、呕吐、呃逆、反胃、打膈、胃脘作胀、不思饮食等消化系统病症。常见于食管癌、贲门癌、胃癌、肝癌等患者‚亦可见于放化疗的副反应‚以及其恶性肿瘤引起的胃肠症状。治疗多选用和胃降逆之法‚药物多选用旋复花、代赭石、枳壳、木香、半夏、厚朴、佛手、香椽皮、沉香、柿蒂、甘松、砂仁、陈皮等品。
-
腑气不通:
六腑以通为顺‚泻而不藏。若因寒热侵袭、食积停滞、腑气失通‚可见腹胀、腹痛、大便秘结、肠型包块‚甚则呕吐‚腹中绞痛‚脉象弦紧或弦数。治宜通腑化滞‚通里攻下。方用承气汤加减‚常用药物如莱菔子、山楂、枳实、槟榔、大腹皮、厚朴、大黄、芒硝、火麻仁、郁李仁、番泻叶等品。
-
气滞血瘀:
气为血之帅‚气行则血行‚气止则血停‚气滞日久必然要影响血的正常运行而导致血瘀‚表现气血凝滞不通‚积瘀而发肿瘤。所以‚从古至今‚善治肿瘤者无不从瘀血着手。特別是对那些有疼痛症状‚而且肿块固定不移的肿瘤患者‚常用理气活血软坚散结之法进行治疗。常选药物如木香、乌药、降香、八月扎、川芎、丹参、桃仁、红花、三棱、莪术、泽兰、鸡血藤、牛膝、王不留行、土元、急性子、水蛭、刘寄奴、苏木、虎杖、乳香、没药、石见穿、五灵脂、毛冬青等。
-
气虚血瘀:
气为血之帅‚血为气之母‚气不能帅血运行亦可发生瘀血‚这在肿瘤患者中更为多见。临床上因为气虚血瘀而致的肿瘤‚多是一些中晚期的恶性肿瘤‚或者是手术后‚放疗、化疗后的肿瘤病人。多证见:纳差、乏力、面色萎黃、肚腹结块或其他部位有结块且固定疼痛。这种瘀血病人万不可一味釆用攻法‚盖因虛而致瘀‚当以补气活瘀之法方能凑效。此所谓“正气不复‚瘀血难行”就是这个道理。常用的治疗药物如生黄芪、人参、太子参、丹参、赤芍、鸡血藤、红花、益母草、泽兰、虎杖根、喜树根、急性子、乳香、没药、郁金、元胡、三七等。
-
血瘀癥积:
血瘀于内‚形成症癥积肿块‚胸腹部肿物壅积‚有血瘀或死血。《古今医通》描述食管癌时曾说:“凡食下有碍,觉屈曲而下,微作痛,此必有死血。”这些都与血瘀有关。治宜破血祛瘀法,攻坚消积。可投行气破血之药,如桃仁、、红花、水红花子、皂刺、穿山甲、水蛭、虻虫、土元、斑蝥、蜈蚣、鼠妇、急性子、石见穿、郁金、干漆、五灵脂等。
痰和饮同出一源,异名同类,二者皆为脏腑病理变化的产物,其浊而稠者为痰,清而浠者为饮。痰饮与肺、脾、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。咳吐可见者为有形之痰;痰注全身无处不到者为无形之痰。古人有“怪病多痰”之说。肿瘤的成因也与痰饮有密切的关系。历代治肿瘤的医家,以痰论治肿瘤的经验十分丰富,概括以下几个类型。
1 .痰气交阻
痰不见气不结,痰隨气升,无处不到,治痰必先治气,气降痰自降,气行痰自消。痰隨气动,若犯于肺,可见咳嗽,气喘,喉中痰呜,胸部痞闷,脉弦滑,舌质淡红,舌苔白润。为痰气结于气道,常见于肺癌偏于痰湿患者。常选用药物有苏子、莱菔子、白芥子、旋复花、陈皮、枳壳、厚朴、葶历子、牛蒡子、冬瓜仁、杏仁、桔梗、南星、半夏、生薏苡仁等。
2. 痰火互结
痰不见火不稠‚痰火互结‚可见于肺痈或肺癌合併肺部感染的患者。证见咳吐黃痰‚粘稠有块‚发热‚口渴‚胸痛‚脉弦数或滑数‚舌质红苔黄腻等。治以解毒化痰‚药用桑白皮、瓜蒌、黄芩、鱼腥草、金荞麦、蒲公英、金银花、前胡、马兜玲、青黛、丹皮、知母、生石膏、天花粉、人工牛黃、猪胆汁、竹沥汁、大贝等。
3.痰瘀互结
若痰瘀互结‚可流注于皮里膜外‚临床上表现为瘿瘤、瘰疬、恶核、失荣、石疽等。治宜化痰祛瘀‚软坚散结。药用夏枯草、生牡蛎、海藻、昆布、瓦楞子、半夏、桔梗、白芥子、南星、黄药子等。
-
痰浊阻窍
若 痰浊阻窍‚可隨气上逆‚蒙蔽清窍。证见头痛有定处‚头沉、呕恶、吐痰涎、胸膈满闷、气短‚甚则出现神志不清等。见于脑瘤或脑转移瘤‚多脉弦滑‚舌质红‚舌苔白或白腻。治宜涤痰化浊、通络开窍。常用药如苍白术、半夏、菖蒲、远志、僵蚕、全虫、天麻、佩兰、蜈蚣、南星、川芎、白芷、灵仙、郁金、全瓜蒌、皂刺等。
(四)热毒内蕴型
肿瘤患者热毒内蕴‚常表现热毒壅盛。若外感时邪亦表现热毒火盛之象‚有时热毒伤阴‚灼及脏腑‚表现为肺热、心热、肝热、胃热、大肠热、膀胱热等;若热毒燔灼营血‚则出现气血两燔之证。故热毒为肿瘤患者常见证候之一。可迭用清热解毒兼有抗癌作用的药物治之。常用药物如千里光、大青叶、玄参、金银花、鱼腥草、紫花地丁、四季青、八角莲、土茯苓、一支黄花、射干、山豆根、马勃、白头翁、马齿苋、穿心莲、山慈姑、重楼、白英、蛇莓、白花蛇舌草、凤尾草、苦参等。
中医学认为:“邪能伤正”;又认为:“正能胜邪。” 肿瘤患者临床表现多为正虛邪实‚即阴阳、气血脏腑功能的虛损和失调。筆者认为‚对于晚期肿瘤病人的治疗必须首先培补正气‚为祛邪治疗创造条件。只要食欲好‚营养状况好‚后天脾胃运化功能好‚身体低抗能力自然就强‚即是手朮后‚也会恢复得更快、更好‚接受放射线治疗、化学药物治疗的能力更大‚能接受更大剂量‚这就为祛邪抗癌治疗提供了好的条件。常用的补气养血‚扶正固本‚调整脏腑功能活动的药物有:人参、党参、黃芪、白朮、茯苓、熟地、黃精、西洋参、当归、补骨脂、仙灵脾、女贞子、生地、百合、天麦冬、枸杞子、沙参等。
